时间:2019/02/14 14:21:11
来源:蕉岭县综合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浏览次数:419
↑七年间,九岭村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实现了“美丽蜕变”。(林翔 摄)
↑农村电商体验店内展示的本地特色产品。(林翔 摄)
↑美丽花海吸引众多游客。(林翔 摄)
↓美丽乡村培训学院是我省第一所专门以培训“三农”实践人才为目标的机构,吸引全省各地学员来此“取经”。(林翔 摄)
夜晚8时许,灯光照耀,不顾初冬寒风,蕉岭县九岭村伍子湖片区居民早早聚集在理事会前的小广场上“复习”舞步热身。音乐一响,她们就踏着节奏舞动身姿。
清晨9时30分,暖阳挥洒,走过九岭村连片花海,吉塘片区的九岭媳妇阿霞两步脚工夫,走到家门前的“客家红”文化体验中心,准点打卡上班。
退回去几年,村里不仅少有外来人,连年轻人也不愿意留在这里。谁曾想到,七年间两千五百多个日夜,这个村庄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先进村。古老的村庄再度焕发出蓬勃的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滚滚热潮之中,梅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九岭,推开“乡村振兴·梅州实践”之门。
关键词 党建牢 民心齐
党员亮身份晒承诺
一阵阵爽朗笑声、歌舞声从九岭村伍子湖片区传来。看见记者夜晚来访,广场上跳舞的群众、村道上散步的村民停下脚步,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村里的变化。
村民廖建利说,脚下的村道从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又铺成了柏油路。沿路的景观也从稻田变成了满塘荷花,如今格桑花又接力盛开。伍子湖村民理事会会长吴国儒为所在片区建成全村首座文体活动广场自豪不已,这是党员共同努力、村民携手完成、乡贤热心参与的“大成果”,“地是村民捐的,绿化树也是村民从自家院里移栽来的。”
“干部干、群众看”、“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在乡村建设中时有发生。九岭村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记者在九岭村持续走访中找到了“九岭答案”。
在村干部、党员黄清华家门口,贴着“共产党员户”的党旗状标识;九岭村南入口竖立着党员卫生责任区的标牌,并注明责任人……这些均是九岭村党组织开展的“党员亮身份晒承诺”活动的剪影。
九岭村是蕉岭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九岭村的发展,党建既是引领又是品牌,起到举旗定向的作用。在这里,九岭党总支通过“三强四带”工程,夯实组织基础;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请教专家学者、走访群众等方式,探索出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提升带富本领;通过推行农村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累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00多个,密切党群关系。
九岭村也是全市村民理事会起源地。在党组织引领下,村民理事会在乡村蓬勃开展。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丘东涛认为,蕉岭县以九岭村为例的社会治理框架改革,调动了村民的组织认同感、归属感、治理能力,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翁。
“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十九大党代表、九岭村村支书徐文坚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数次提及此话。徐文坚说,九岭村村民理事会成员由有公心的长者、老党员、热心村级事务的村民及各小组党员等组成。成员构成既发挥了党组织核心作用,也调动了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热情。
在党员的带头示范下,村民放下了争执和纠纷,肩并肩推倒“烂屋”、投工投劳、共建共享。一改过去村委包揽全村的力不从心状态,实现共治善治,避免了“干部干、群众看”现象的发生。在九岭村,五座桥各有各做法,八家理事会各有各故事,像村民捐地修建公共设施、捐树绿化、一条微信建起一座桥的佳话多不胜数。
关键词 产业兴 农民富
农旅结合农民“打卡”上班
在群众当中树起面面党旗,犹如为乡村增添强劲引擎,内生动力大大增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年冬天的九岭村没有“淡季”。即便是工作日,同样有诸多游客驱车前来一睹连片的格桑花海的美景,催生“美丽经济”。
筑巢引凤,花开蝶来。敏锐的市场主体捕捉到了农村价值洼地即将崛起的信息。玖岭寿莲基地是九岭村引进发展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也是全村首个规模化产业基地。2014年,九岭村有少数村民试种白莲,市场反响不错,再加上九岭村有种植莲藕的习惯。党总支一班人赴江西调研产业发展前景。次年,该村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十里荷塘”。基地负责人曾平山介绍,基地初步形成了“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目前已有8户家庭农场加入,高峰期用工量可达200人。“去年仅工资就开了300多万元,还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剥莲子就月入三千。”
如今,九岭村已进驻企业3家,建起家庭农场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农业试验示范性基地5个。新业态在农村扎根发芽,最重要是让人看到效益。数据显示,九岭村村集体收入从2010年的2万元到现在1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4000元增加至1.5万元。
“乡村发展关键还是要让农民与‘美丽经济’发生紧密联结。”徐文坚说,村委会在推动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做了不少努力和探索。记者看到,目前,该村正在进行“三清三拆三整治”,计划分两期拆除1.1万平方米老旧房。计划在工程完成后,引进资金发展民宿、乡村酒店,唤醒沉睡资源,实现农民增收。“为了弥合村民分歧,老旧房屋之间公共过道面积所对应入股分红也分给沿路各户居民,增加大家收入,争取最多的支持。”徐文坚透露,昨日上午,已有企业来实地了解并有意落户。“我们更加有信心,做好三清三拆第二期的工作。”
关键词 品牌亮 取经忙
精品游线上最璀璨的“明珠”
“客韵九岭”美丽乡村精品游线项目成为今年九岭乡村游的一大亮点。1.1公里的旅游线路以客家文化为魂,以PPP模式,依托专业力量对九岭村乡村旅游进行整体升级打造,建成慢时光咖啡屋、长寿膳食坊、美丽乡村培训学院等。今年端午节期间,九岭村单日游客量突破两万人次。
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是精品游线上最璀璨的“明珠”。这是我省第一所专门以培训“三农”实践人才为目标的机构,“开学第一课”由省委农办副主任刘洪盛开讲。自9月1日成立以来,该学院已培训全省各地学员40多批1500多人次,其中深圳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党工委一个月先后组织了四批人马到培训学院“取经”。 “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别是听党代表讲党课、九岭村乡村治理经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到建成维护也很受关注,”在培训学院院长谭颂文看来,学员们是带着问题来学习,同时也把九岭经验带回各地。“下一步课程还将不断更新,将紧密结合美丽乡村经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等专题,做好培训品牌,做强会务经济。”
对话村支书
乡村振兴要唤醒沉睡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新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实施。徐文坚认为,九岭村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进一步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记者:九岭村在“五位一体”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
徐文坚:九岭村在乡村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九岭村以党组织引领,成立村民理事会的探索并为“一核三元、四权同步、多层共治”的村级治理“蕉岭模式”积累了经验。在村级治理中,主体力量是群众,核心是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尊重群众,充分发挥党员表率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村级治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大家自身的努力和共同进步。
我们也从服务村民的角度出发,在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桥梁、安全饮水等方面办了许多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每一分钱落到实处,每一个环节公开透明,让农民心里踏实。
记者: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九岭村如何因地制宜谋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徐文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目前很多群众自身没有致富动力,产业并不能做大做强。因此,村委要主动干、党员带头干。要让贫困群众看到产业规模发展致富的美好前景,他们才会全心全意跟着干,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有实实在在的收入。在把“种莲”确定为九岭村的主导产业前,我带领村里各位种植能手,到全国各地调研学习,再加上九岭村有种植莲藕的习惯,经过筛选最后才引进企业开发“十里荷塘”。在九岭村,建工厂、引项目、找企业都经过开会层层把关,逐一审定,做到公开承诺、履行承诺,实现村民、村集体、企业多方受益。
记者:九岭乡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那么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九岭村又将怎么走?
徐文坚:九岭村距离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还有差距。今年通过精品游线打造,九岭村乡村旅游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双升级,创造一批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下一步,九岭村的振兴还需要高标准规划,唤醒沉睡资源,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比如:拆除老旧房屋腾出社会资本进驻发展空间;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让游客能在九岭留下来;借助乡村旅游兴起,打好九岭村生态牌、长寿牌,增加优质农产品经济附加值等。通过上述举措,形成乡村发展合力,最终实现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的“五子登科”。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更需
拓展农民自身技能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乡村建设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多年来,由于包括青壮年劳动力在内的农村优质资源持续外流,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出现弱化。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农村要有持续发展能力,这离不开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和政策创新。
九岭村就是其中典型示范。近年来,蕉岭县率先实施了农综改革、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创建、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试点等工作。政策松绑,资源倾斜,是九岭村乡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加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九岭村如虎添翼,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但九岭作为示范村也有苦恼,先进村同样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是当地农民。要实现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取得根本性进展需要农民的参与。这种参与应该是多元化、多途径的,也应产生多重效益。但留守农村的农民同样面临着自我发展能力的瓶颈,若没有优质资源或优势职业技能,随时可能处于劳动力闲置的状态。记者认为,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农民职业技能的拓展和提升。农村需要技术人才,农民也需要技术本领。如何在两种需求之间划上等号或尽量缩小两者差距,让村民能从乡村发展中有获得感、幸福感?这是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这也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九岭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共同期待。
村民心声
“在家门口上班挺好的,离家人近,就算外面能拿到高出一倍的工资,我也愿意留在九岭。”
——九岭村村民谷瑞霞
“九岭村的发展改变了我的工作轨迹,我选择来乡村工作并没有失落感,相反有自豪感。”
——客家红文创体验中心负责人赖剑委
亮点扫描
一个月内来了四批深圳学员
2个月时间,40批学员,1500多人次……9月1日开班以来,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迎来了全省各地一批批慕名前来“取经”的学员。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党工委更在一个月之内派出了4批乡村基层干部,人数从最初30人扩大到110人。改革开放特区来山区考察学习乡村治理经验,着实让九岭人骄傲了一番。
据了解,清水河街道毗邻香港,两地仅有一条小溪之隔。街道仍有不少“城市里的农业区”,祖辈就有客家人在垦荒劳作。清水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王华生说,学员们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九岭村如同“妙笔丹青”画,一改对农村的过往印象。“九岭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维护及乡村治理方面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而乡村规划中保留了客家元素,体现了原生态美感。”学员们也在实地教学和走访调研中受益匪浅。